李秀成在聊起杨秀清时,感叹说:“真不知道老天爷是怎么造出这么个人来的。”他觉得杨秀清特别聪明牛策略,很多东西没学过却也能自己搞明白。而李开芳提到,东王不怎么上战场,反倒是西王和北王经常冲锋陷阵。曾国藩则评价说:“杨秀清排兵布阵那一套,挺有规矩的,他们那边确实有人才。”
咱们聊聊杨秀清的打仗本事到底咋样?能不能跟韩信、白起、卫青、李靖、徐达这些超级牛掰的大将军相提并论呢?我个人觉得吧,杨秀清的军事水平还算可以,属于中等偏上那一拨,但真要说顶尖,那还差点儿。为啥这么说呢?主要是因为他有不少短板,挺明显的。
杨秀清打得最漂亮的一仗,得数那次解救京城的大行动。那时候,“江北大营”被咱们给端了,大伙儿都想着歇歇脚,可杨秀清偏不,他硬是挺身而出,说服大家,把各地的军队都调了过来。结果呢,一举就把“江南大营”也给攻破了,这下子,太平天国的军队可真是威风凛凛,达到了顶峰。
跟石达开比起来,杨秀清确实挺能耐,但也不是没毛病,而且那缺点还挺显眼。杨秀清这人吧,胆子大得很,就是打仗时分不清轻重缓急,老犯错,结果把西征给搞砸了。
展开剩余77%杨秀清在军事上接连碰了钉子,北伐没成功,东征也吃了瘪,西征那边更是动弹不得,这些都得算在他头上。要不是他有个“天父下凡”的身份,大家对他宽容点,换作别人,早就被其他领地的头头们给挤下去了。
1853年那会儿,太平天国打下了南京,跟清朝就这么杠上了。接下来,该怎么派兵,往哪个方向进攻,这事儿得赶紧商量决定。
了解对手,看清自己,这样才能在战斗中立于不败之地。说白了,就是得知道自己几斤几两,也得摸清敌人的底细,这样才能赢。很明显,杨秀清犯了个大错,他一下子在东边、北边、西边都开战,结果输得一塌糊涂。
下面,我就从西边打仗的角度来聊聊,杨秀清是怎么一步步把好端端的局势搞砸,最终把太平天国推向了深渊。咱们得说,一开始太平天国那形势,还真是挺不错的。但杨秀清在西征的时候,一些决策和处理方式,就开始显得有些问题了。他先是没把握住一些关键的机会,然后又做出了一些不太明智的选择,这样一来二去,局势就慢慢变得不利起来。其实,要是他能更谨慎点,更周全点,也许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。但很遗憾,事情的发展往往不会按照我们想象的那样进行。杨秀清的一连串失误,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,一个接一个地导致了太平天国的困境。所以说,从西征作战的角度看,杨秀清确实是把一手好牌给打烂了牛策略,最终让太平天国陷入了灾难之中。
太平天国把南京作为都城后,他们手头上有多少能打仗的士兵呢?这么说吧,真正能打的士兵大概不到6万人,全部加起来,士兵人数大概有个十万上下。
金田那会儿,算上家属,太平军也就两万来人。打仗的时候有人牺牲,路上也有人加入,所以人数大体上还是差不多,没啥大变动。
1852年的时候,蓑衣渡那一仗,太平军损失惨重,死了好几千人,实力大打折扣。后来他们进了湖南,有些天地会的人、矿工还有渔民都加入了他们。经过两次招募新兵,他们的队伍就壮大到了差不多六万人。
太平天国把都城选在南京后,湖南湖北的士兵数量最多,特别是水军,几乎都是这两个地方的。而那些核心将领和精兵强将,则是好几千从广西跟过来的“老战友”,这就是当时太平天国的实力状况。
林凤祥带着两万兵马去北伐了,罗大纲呢,他就留在镇江守着。曾立昌负责看管扬州,而南京那边,也得留下三万多的士兵来保卫。这样一来,真正能去西征,特别是刚开始那阵子,参与的人马就不到一万了。
胡以晃和赖汉英挑起了西征的大梁,但他们之前并没打过多少硬仗,经验上有点嫩,跟林凤祥、李开芳相比,那可真不是一个级别的。这次西征的士兵里,“老兄弟”也就两千多人,剩下的都是新招来的,人数加起来还不到一万。
后来,赖汉英在南昌那边碰了壁,杨秀清见状,就赶紧派了韦俊、石祥祯还有林启容去帮忙。这三位后来在西征里大展拳脚的大将,个个都是勇猛无比,堪称当时的豪杰。不过,话说回来,他们在西征前可都没上过战场,算不得是“老江湖”。
在还没把南京作为都城那会儿,要说真正的打仗高手,老练得很的,得数北王韦昌辉、翼王石达开,还有丞相罗大纲,以及林凤祥、李开芳、吉文元、黄益芸这些人。这里面,罗大纲、林凤祥、李开芳三个,那可是最出彩的。
说起来,太平天国那边真的是“人手不够”,可清军呢,实力也不咋地,只是他们的问题还没明显表现出来。等湘军开始崭露头角,太平天国西征的路就不好走了,这跟他们没有足够厉害的士兵有很大关系。说到底,还是杨秀清的指挥上出了问题。
手里兵力不多,怎么把这帮人用得最好,这可是顶尖指挥官必须有的本事。杨秀清在这方面没做好,结果西征行动一开始挺猛,后面就没啥动静了。
1853年那会儿,太平天国的情况可不太妙,他们手头一个完整拿下的城池都没有。南京啊、镇江啊、扬州啊,这些地方都被清军的两大营地给团团围住了。往城池外面一看,满眼都是清军的人马,太平天国就像是被清军包在里面的馅儿一样,动弹不得。
从两边人马多少来看,太平天国最聪明的打法应该是一步一步慢慢来,稳稳当当占好地盘,一点点增强自己的力量。只有把老窝建得牢靠了,国家才能变得更强,之后才有机会跟清朝争天下。
因此,攻打西边那块地方,咱们得把兵力集中起来,在某个战场上狠狠打出一记重拳,把占领的地盘稳稳拿住。可杨秀清呢,他把兵力给分散了,好几个地方一起动手,这样一来,太平军的冲劲儿就散了,每个战场上都变成了拉锯战,久久不能解决。
比如说牛策略,韦俊接连攻占了九江、湖口、田家镇、半壁山和汉阳这些地方,武昌城眼看着就要到手了。要是韦俊真的打下了武昌,再一路横扫湖南湖北,把西征军的力量全用上,那曾国藩的湘军根本就没有出头之日。但没想到,杨秀清却突然改变了原来的进攻计划。
发布于:陕西省新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